人們在向前運動時,眼中的物體會向周邊做放射性運動,形成一個光流場。自身運動產生的光流場是人類在運動過程中空間定向的重要線索。我們和上海紐約大學李黎教授的研究團隊的研究通過一系列功能性磁共振實驗,探究了大腦是如何對光流場中運動方向和形狀信息進行整合完成空間定向的。該研究使用成對散點的整體發散運動模擬人向前移動的過程,研究首先分析了大腦對不同位置形狀發散中心的反應,發現初級視皮層(V1 和V2)和高級視皮層(V3v, V3d, V3a和V3B/KO)對形狀發散中心的進行了編碼,能夠區分不同形狀發散中心的腦區。進一步的研究比較了在形狀和運動發散中心一致或者不一致的情況下,不同腦區反應的差別。結果表明,腦區V3B/KO對于一致組的條件比不一致組的條件區分得更好,說明該區域負責整合形狀和運動發散中心以形成整體對自身運動的判別。最后,研究者續先使用了計算模型對腦區整合運動和形狀信息的能力進行了模擬和對比,又分別使用打散運動和形狀中心的刺激重復了實驗,從兩個角度確認了在自身運動方向的知覺過程中V3B/KO腦區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研究結果發表神經科學著名雜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