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zzbd5"></menuitem>
<p id="zzbd5"></p>

    <p id="zzbd5"></p>

    <pre id="zzbd5"><ruby id="zzbd5"><b id="zzbd5"></b></ruby></pre>
      <pre id="zzbd5"></pre>
      <p id="zzbd5"></p>

        <output id="zzbd5"><dfn id="zzbd5"><th id="zzbd5"></th></dfn></output>
        <pre id="zzbd5"><mark id="zzbd5"><progress id="zzbd5"></progress></mark></pre>
        <p id="zzbd5"><cite id="zzbd5"><progress id="zzbd5"></progress></cite></p>

        <p id="zzbd5"></p>

          <pre id="zzbd5"></pre>
          <ruby id="zzbd5"><mark id="zzbd5"></mark></ruby>
            <track id="zzbd5"><ruby id="zzbd5"></ruby></track>

              <ruby id="zzbd5"></ruby>
              <ruby id="zzbd5"><mark id="zzbd5"><progress id="zzbd5"></progress></mark></ruby>

               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Brain Functional Genom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您的位置: 首頁  開放交流  學術講座

              "大腦的可塑性-從突觸到認知"蒲慕明博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2014.10.15

              發布日期: 2016-08-30  瀏覽次數: 208  作者:

              "大腦的可塑性-從突觸到認知"蒲慕明博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2014.10.15

              時間:2014年10月15日 14:00

              地點:心理學院223報告廳

              報告題目:大腦的可塑性-從突觸到認知

              報告人:蒲慕明 博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報告人簡介:1970年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1974年于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生物物理系獲博士學位,1974-1976先后在美國Woods 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國Purdue大學生命科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1976-1985在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1988任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分子神經生物學系教授,1988-1995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1995-2000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Stephen Kuffler講座教授,2001-2006年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部主任,現任該校Paul Licht生物科學杰出講座教授,2009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11月27日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首任及現任所長、神經可塑性研究組組長、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蒲慕明博士是一位國際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他在細胞膜生物物理、神經軸突導向機制、神經營養因子與神經突觸可塑性的關系、突觸可塑性的機制、神經環路功能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獲得獎項及榮譽稱號包括:美國NIH Javitz Neuroscience Investigator Award (1998)、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美國AAAS Fellow(2001)、美國Ameritec Prize(2001)、吳瑞學會獎(2002)、法國Ecole Normale Geperieure榮譽博士學位(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05)等。

               

              報告簡介:報告人研究團隊利用電生理、光遺傳學的手段,在大腦多個突觸連接網絡中,研究了相互連接的突觸網絡中時序性產生的機制:在小鼠視皮層V1區域多次順序激活一系列神經元,會使得此順序的神經突觸連接得到增強,抑制了反向連接,最終產生了在經此訓練后,只刺激首個神經元就可以記錄到網絡中一連串按時序發放的信號,進一步解釋了大腦可塑性的神經機制。同時,報告人還將對該領域中的重要發現進行簡明的闡述和概括,并介紹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若分享按鈕出現問題,請先登錄校園網關)
                <menuitem id="zzbd5"></menuitem>
              <p id="zzbd5"></p>

                <p id="zzbd5"></p>

                <pre id="zzbd5"><ruby id="zzbd5"><b id="zzbd5"></b></ruby></pre>
                  <pre id="zzbd5"></pre>
                  <p id="zzbd5"></p>

                    <output id="zzbd5"><dfn id="zzbd5"><th id="zzbd5"></th></dfn></output>
                    <pre id="zzbd5"><mark id="zzbd5"><progress id="zzbd5"></progress></mark></pre>
                    <p id="zzbd5"><cite id="zzbd5"><progress id="zzbd5"></progress></cite></p>

                    <p id="zzbd5"></p>

                      <pre id="zzbd5"></pre>
                      <ruby id="zzbd5"><mark id="zzbd5"></mark></ruby>
                        <track id="zzbd5"><ruby id="zzbd5"></ruby></track>

                          <ruby id="zzbd5"></ruby>
                          <ruby id="zzbd5"><mark id="zzbd5"><progress id="zzbd5"></progress></mark></ruby>
                          一级一片一_级一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