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mod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rtical neurons"舒友生博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2012.12.7
時間:2012年12月7日 10:00
地點:中北腦功能研究所一樓會議室
報告題目:Two mod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rtical neurons
報告人:舒友生 博士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報告人簡介:百人/杰青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1999 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前上海腦研究所博士學位;1999 至 2006 年期間,在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 年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擔任神經網絡功能研究組組長。研究方向為揭示大腦皮層正常功能及病理條件下腦功能紊亂的亞細胞、細胞和神經網絡水平的機制,并闡明單個神經元及由其組成的神經網絡活動在腦功能中的作用。
報告簡介:全或無的動作電位發放是神經元對信息的數碼式編碼方式,但是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是什么呢?我們發現,在大腦皮層錐體神經元(PC)上,不同電壓閾值的鈉通道亞型介導動作電位的爆發和傳導:Nav1.6介導動作電位的爆發,而Nav1.2介導向胞體和樹突的反向傳播。我們以往的工作發現,皮層神經元之間還存在膜電位依賴的模擬式編碼方式,即突觸前膜電位的水平可以調節動作電位介導的突觸后電位的強度,這一編碼方式由軸突上選擇性分布的鉀通道介導。我們近期的工作表明,模擬式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皮層網絡的功能。皮層神經網絡由興奮性神經元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IN)組成,網絡的興奮性由兩者維持的平衡來決定。正常的網絡電活動時,局部環路PC-IN-PC在維持興奮和抑制的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們發現,當PC膜電位去極化(興奮性提高)時,由該環路介導的反饋抑制將被顯著增加,從而維持興奮和抑制的動態平衡。由于這些皮層機制的存在,網絡不會過興奮產生癲癇樣放電,正常腦功能的實施可以得到保障。